2023-2025 年 AMD 與 Intel 筆電處理器整理:Strix Point、Hawk Point、Arrow Lake 與 Lunar Lake 都有什麼特色?
AMD 與 Intel 筆電處理器有新消息整理了,根據最新的爆料內容,可以展望 Intel 和 AMD 雙方持續到 2025 年間的筆電處理器對拚陣容。
Intel 的 Meteor Lake、Raptor Lake Refresh、Arrow Lake 與 Lunar Lake 系列
首先,Intel 這邊將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一代 Core Ultra 系列,也就是代號為 Meteor Lake 的筆電處理器,這些處理器已經確定在 12 月 14 日發佈,但報告指出,大部分的筆電產品都要到明年初才能有足夠供貨量。從 Intel Meteor Lake 和 Raptor Lake Refresh 處理器路線圖來看,雖然部分 Meteor Lake-H 晶片將在今年年底開始出貨,但消費者要等到明年初才能買到更高階和更具性能優勢的設計,也就是 Core Ultra 9 等級旗艦產品。
Meteor Lake 系列也將缺少高階 HX 版本,因此 Intel 計劃在 2024 年推出第 14 代 Raptor Lake Refresh-HX 系列。同時,Meteor Lake 也不會踏足 Core i3 等級入門市場,所以 Raptor Lake Refresh-U 系列將鎖定在比 Meteor Lake 更實惠的價格區間推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 Raptor Lake Refresh-H 系列,預計將在 2024 年底推出。
以下是第一代 Core Ultra “Meteor Lake” 系列可以預期的一些主要特色:
- 三重混合架構:P / E / LP-E 核心
- P-Core 全新 Redwood Cove 架構
- E-Core 全新 Crestmont 架構
- H / P 系列上看 14 核(6+8)、U 系列上看 12 核(4+8)
- Intel 4 製程用於 CPU,TSMC 則適用於 tGPU
- Intel “Xe-MTL” 內顯最多 128 EU
- 最高支援 LPDDR5X-7467 和 DDR5-5200 記憶體
- 最高 96GB DDR5 和 64GB LPDDR5X 記憶體容量
- Intel VPU 用於 AI 推理,搭載 Atom 核心
- 外接顯卡可達 Gen 5 x8 通道(僅 H 系列)
- 支援三組 Gen 4 x4 M.2 SSD
- 四組 Thunderbolt 4
Meteor Lake 本身將有三種版本,包括 Meteor Lake-H、Meteor Lake-U15 和 Meteor Lake-U9。
Core Ultra 二代目:Arrow Lake
緊接著在 2024 年,Intel 將推出第二代 Core Ultra 處理器,也就是代號 Arrow Lake 系列,這些晶片首波以 H 系列的筆電 SKU 推出,預計在發佈時也會有供貨限制,直到 2025 年才能有正常的供應量。
針對狂熱玩家的部分,Arrow Lake 系列還將包含 HX 系列晶片,屆時將與下一代獨立顯示卡相配合,並成為 Raptor Lake-HX 晶片的真正繼承人,也將與到時候 AMD 的 Fire Range-HX 晶片競爭。
鎖定低功耗:Lunar Lake
最後則是 Intel 的 Lunar Lake-M 系列,這些晶片將針對低功耗筆電和裝置推出,並取代 Meteor Lake-U 系列晶片,預計將在 2025 年與 Arrow Lake-H 和 Arrow Lake-HX 晶片同時推出。以下是已知的 Intel Lunar Lake 資訊:
- 針對低功耗筆電
- P-Core 採 Lion Cove 架構
- E-Core 採 Skymont 架構
- 搭載 Battlemage 架構內顯
- 可能使用 Intel 20A 製程
- 4+4 核心配置(目前 ES 樣品)
所以我們整理一下未來 Intel 這邊即將推出的筆電處理器系列:
- DIY 狂熱:
- 2023 年 – Raptor Lake-HX
- 2024 年 – Raptor Lake Refresh-HX
- 2025 年 – Arrow Lake-HX
- 高階:
- 2023 年 – Raptor Lake-H
- 2024 年 – Meteor Lake-H / Raptor Lake Refresh-H / Arrow Lake-H
- 主流:
- 2023 年 – Raptor Lake-U
- 2024 年 – Meteor Lake-U
- 入門:
- 2023 年 – Raptor Lake-U
- 2024 年 – Meteor Lake-U
- 2025 年 – Lunar Lake-M
Intel 筆電處理器規格整理
CPU系列 | Lunar Lake | Arrow Lake | Meteor Lake | Raptor Lake | Alder Lake |
---|---|---|---|---|---|
處理器製程 (CPU Tile) | Intel 20A? | Intel 20A ‘5nm EUV’ | Intel 4 ‘7nm EUV’ | Intel 7 ’10nm ESF’ | Intel 7 ’10nm ESF’ |
處理器製程 (GPU Tile) | TSMC 3nm? | TSMC 3nm | TSMC 5nm | Intel 7 ’10nm ESF’ | Intel 7 ’10nm ESF’ |
CPU架構 | 混合式 | 混合式 (四核) | 混合式 (三核) | 混合式 (雙核) | 混合式 (雙核) |
P-Core 架構 | Lion Cove? | Lion Cove | Redwood Cove | Raptor Cove | Golden Cove |
E-Core 架構 | Skymont? | Skymont | Crestmont | Gracemont | Gracemont |
LP E-Core 架構 (SOC) | Skymont? | Crestmont? | Crestmont? | N/A | N/A |
頂級配置 | 待定 | 待定 | 6+8 (H系列) | 6+8 (H系列) 8+16 (HX系列) | 6+8 (H系列) 8+8 (HX系列) |
最大核心/線程數 | 待定 | 待定 | 14/20 | 14/20 | 14/20 |
計劃產品線 | U 系列? | H / P / U 系列 | H / P / U 系列 | H / P / U 系列 | H / P / U 系列 |
GPU 架構 | Xe2-LPG (Battlemage) | Xe-LPG (Alchemist) | Xe-LPG (Alchemist) | Iris Xe (Gen 12) | Iris Xe (Gen 12) |
GPU執行單元 | 64 執行單元 | 192 執行單元 | 128 執行單元 (1024 核心) | 96 執行單元 (768 核心) | 96 執行單元 (768 核心) |
記憶體支援 | 待定 | 待定 | DDR5-5600 LPDDR5-7400 LPDDR5X – 7400+ | DDR5-5200 LPDDR5-5200 LPDDR5-6400 | DDR5-4800 LPDDR5-5200 LPDDR5X-4267 |
最大記憶體容量 | 待定 | 待定 | 96GB | 64GB | 64GB |
Thunderbolt 4埠 | 待定 | 待定 | 4 | 4 | 4 |
WiFi功能 | 待定 | 待定 | WiFi 6E | WiFi 6E | WiFi 6E |
TDP | 待定 | 待定 | 7W-45W | 15-55W | 15-55W |
上市時間 | ~2025 | 2024 年下半年 | 2023 年下半年 | 2023 年上半年 | 2022 年上半年 |
AMD 的 Hawk Point 與 Strix Point 系列
至於 AMD 方面,預期將在明年推出代號 Hawk Point 系列的 Ryzen 8040 APU,這是對現有 Phoenix Ryzen 7040 APU 所做的更新,它們仍然採用 Zen 4 架構,最多提供 8 核心和 16 執行緒配置,支援 FP7 / r2 和 FP8 平台,並支援 DDR5 / LPDDR5x 記憶體。據爆料內容指出,Hawk Point APU 將採用 RDNA 3 架構的內顯核心。
Zen 5 和 Zen 5C 架構:AMD Strix Point
然而,Phoenix Ryzen 7040 APU 的真正繼承者其實是後續的 Strix Point 和 Strix Point Halo,兩者都隸屬於 Ryzen 8050 APU 系列,因為 Strix Point 晶片將採用單晶片設計,所以這些晶片才會分為兩個級別,混合使用 Zen 5C 和 Zen 5D 核心,而高階的 Strix Halo 晶片則只採用 Zen 5C 核心的晶片設計。
AMD Strix Point 和 Strix Halo APU 都將採用 RDNA 3.5 內顯架構,並分別支援 FP8 和 FP11 平台,高階晶片將支援 DDR5 / LPDDR5x 記憶體,而主流晶片則只支援 LPDDR5x。預計這些晶片將在 2024 年的 CES 展上發佈,並在同年中上市,這與 AMD 在 2023 年推出 Phoenix 的時間相差不多。
- AMD Ryzen 8050 Strix Point 預期特色:
- Zen 5 (4nm) 單晶片設計
- 最多 12 核心混合配置(Zen 5 + Zen 5C)
- 32MB 共享 L3 快取
- 相比 Phoenix 在 50W 下的 CPU 性能提高 35%
- 16 個 RDNA 3+ 計算單元
- 與 RTX 3050 Max-Q 持平
- 128 位元 LPDDR5X 記憶體控制器
- 整合 XDNA 引擎
- 20 TOPS AI 引擎
- 預期 2024 Q2~Q3 發布
- AMD Ryzen 8050 Strix Point Halo 預期特色:
- Zen 5 晶片設計
- 最多 16 個核心
- 64MB 共享 L3 快取
- 相比 16 核心 Dragon Range 在 90W 下的 CPU 性能提高 25%
- 40 個 RDNA 3+ 計算單元
- 與 RTX 4070 Max-Q (90W) 持平
- 256 位元 LPDDR5X 記憶體控制器
- 整合 XDNA 引擎
- 40 TOPS AI 引擎
- 預期下半年 2024 發佈
AMD Ryzen 筆電處理器整理
CPU | AMD KRACKAN POINT | AMD FIRE RANGE | AMD STRIX POINT HALO | AMD STRIX POINT | AMD HAWK POINT | AMD DRAGON RANGE | AMD PHOENIX | AMD REMBRANDT | AMD CEZANNE | AMD RENOIR | AMD PICASSO | AMD RAVEN RIDGE |
---|---|---|---|---|---|---|---|---|---|---|---|---|
家族 | AMD Ryzen 9040 (H / U 系列) | AMD Ryzen 8055 (HX 系列) | AMD Ryzen 8050 (H 系列) | AMD Ryzen 8050 (H / U 系列) | AMD Ryzen 8040 (H / U 系列) | AMD Ryzen 7045 (HX 系列) | AMD Ryzen 7040 (H/U系列) | AMD Ryzen 6000AMD Ryzen 7035 | AMD Ryzen 5000 (H/U系列) | AMD Ryzen 4000 (H/U系列) | AMD Ryzen 3000 (H/U系列) | AMD Ryzen 2000 (H/U系列) |
處理器製程 | 4nm | 5nm | 4nm | 4nm | 4nm | 5nm | 4nm | 6nm | 7nm | 7nm | 12nm | 14nm |
CPU核心架構 | Zen 5 | Zen 5D | Zen 5C | Zen 5D + Zen 5C | Zen 4 | Zen 4 | Zen 4 | Zen 3+ | Zen 3 | Zen 2 | Zen + | Zen 1 |
核心 / 執行緒 (最大) | 待定 | 16 / 32 | 16 / 32 | 12 / 24 | 8 / 16 | 16 / 32 | 8 / 16 | 8 / 16 | 8 / 16 | 8 / 16 | 4 / 8 | 4 / 8 |
L2 快取記憶體 (最大)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4MB | 16MB | 4MB | 4MB | 4MB | 4MB | 2MB | 2MB |
L3快取記憶體 (最大) | 待定 | 待定 | 64MB | 32MB | 16MB | 32MB | 16 MB | 16MB | 16MB | 8MB | 4MB | 4MB |
最高CPU時脈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5.4GHz | 5.2 GHz | 5.0GHz (Ryzen 9 6980HX) | 4.80GHz (Ryzen 9 5980HX) | 4.3GHz (Ryzen 9 4900HS) | 4.0GHz (Ryzen 7 3750H) | 3.8GHz (Ryzen 7 2800H) |
GPU核心架構 | 待定 | RDNA 3+ 4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2 6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2 6nm iGPU | Vega Enhanced 7nm | Vega Enhanced 7nm | Vega 14nm | Vega 14nm |
最大GPU核心數 | 待定 | 2 CUs (128 核心) | 40 CUs (2560 核心) | 16 CUs (1024 核心) | 12 CUs (786 核心) | 2 CUs (128 核心) | 12 CUs (786 核心) | 12 CUs (786 核心) | 8 CUs (512 核心) | 8 CUs (512 核心) | 10 CUs (640 核心) | 11 CUs (704 核心) |
最高GPU時脈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2200MHz | 2800MHz | 2400MHz | 2100MHz | 1750MHz | 1400MHz | 1300MHz |
TDP (cTDP下/上) | 15W-45W (65W cTDP) | 55W-75W (65W cTDP) | 25-1250W | 15W-45W (65W cTDP) | 15W-45W (65W cTDP) | 55W-75W (65W cTDP) | 15W-45W (65W cTDP) | 15W-55W (65W cTDP) | 15W -54W(54W cTDP) | 15W-45W (65W cTDP) | 12-35W (35W cTDP) | 35W-45W (65W cTDP) |
發布時間 | 2025? | 2H 2024? | 2H 2024? | 2H 2024? | Q1 2024? | Q1 2023 | Q2 2023 | Q1 2022 | Q1 2021 | Q2 2020 | Q1 2019 | Q4 2018 |
2024-2025 年將是 AMD 與 Intel 筆電處理器大比拚
從上面的時間軸想必大家應該已經能看出 2024 和 2025 年將會是 Intel 和 AMD 雙方筆電較勁最激烈的階段,雙方都將針對效能和能效拿出壓箱寶,其中最大贏家或將是我們這些消費者,接著就等時間慢慢驗證了。
Intel vs. AMD 預期筆電處理器家族比較
類別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
狂熱級 | Alder Lake-HX (Intel) | Raptor Lake-HX (Intel) Dragon Range (AMD) | Raptor Lake Refresh-HX (Intel) Fire Range (AMD) | Arrow Lake-HX (Intel) |
高階級 | Alder Lake-H (Intel)Rembrandt (AMD) | Raptor Lake-H (Intel) Meteor Lake-H (Intel) Phoenix (AMD) Rembrandt-R (AMD) | Meteor Lake-H (Intel) Raptor Lake Refresh-H (Intel) Arrow Lake-H (Intel) Hawk Point (AMD) Strix Point (AMD) | Arrow Lake-H (Intel) Krakan Point (AMD) |
主流級 | Alder Lake-U (Intel) Rembrandt (AMD) Barcelo (AMD) | Raptor Lake-U (Intel) Phoenix (AMD) Rembrandt-R (AMD) | Meteor Lake-U (Intel) Raptor Lake Refresh-U (Intel) Hawk Point (AMD) Strix Point (AMD) | TBD |
入門低功耗級 | Alder Lake-U (Intel)Mendocino (AMD) | Raptor Lake-U (Intel) | Meteor Lake-U (Intel) | Lunar Lake-M (Intel) |
歡迎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喜歡看圖說故事的話,也可以追蹤 Instagram 專頁!
我們也有 Google News 可以隨時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