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Z790MPOWER 主機板開箱評測:超頻不再貴鬆鬆!龍盟記憶體輕鬆上 8000MHz
說到「超頻」這玩意兒,在過去,它是能夠讓玩家在花費相同的購買成本後,能進一步搾取更多效能的技巧,以往多建構在高階 ATX 主機板上居多,想當然爾其伴隨而來的成本也跟著提高,再者,電腦零組件本身的先天能力也跟因應製程、技術的提升,帶來不同於以往的效能漲幅,「超頻」這件事對於一般玩家來說也就越來越遠了,許多超頻的功能也就進一步轉移到高階主機板上「隨附」的額外功能。
而微星近期捲土重來的 MPOWER 系列便是要打破此一既定印象,全新推出的 MSI Z790MPOWER 主打在 M-ATX 主機板上也能享有如 ATX 等級超頻彈性和效能,同時還提供超頻和狂熱玩家愛用的外接 EZ Dashboard 子卡,讓即便是裸機安裝的日常操作也能直覺便利。
MSI Z790MPOWER 外包裝和配件
就外盒包裝來說則是很有微星常見的液態氮氣體視覺風格,另外放上幾個重點支援特色像是 Intel Core LGA1700 腳位處理器對應,並且標明是 LIGHTNING GEN 5,代表其 PCIe 主插槽支援 PCIe 5.0 標準運行,也是對應未來顯示卡標準。
至於內容物部分,由於當中除了主機板說明、SATA 線材和 M.2 螺絲外,比較特別的就是 Wi-Fi 6E 外接天線和 EZ Dashboard 子卡了。
先說在無線網路部分未直上到新世代 Wi-Fi 7 標準略為可惜,但以當前市場環境加上 PC 主機一般多以 LAN 有線網路來說,此舉也算是成本考量,在可理解範圍。
比較特別的自然還是額外提供的 EZ Dashboard 子卡,其上提供 Reset、開機以及獨立的 CLR_CMOS 按鈕,三者都是在超頻情境時非常容易使用的「鐵三角」。另外,其上方也有在高階 ATX 主機板上才有的 Debug LED 指示,這種外接子卡對於裸測的評測人員或是喜歡裸機安裝的玩家來說可為天降甘霖(終於不用再拿導體過電開機…),但如果是一般玩家有機殼安裝的話,就會需要找地方安置了。
使用上需搭配包裝中隨附的連接線,一端直接與子卡相連,另一側則是需連接主機板三處針腳,分別是 JDASH1、JFP1 和 JBAT1,才能正常發揮所有功能。
MSI Z790MPOWER 外觀特色
MSI Z790MPOWER 如前文所提,是一 M-ATX 尺寸主機板,視覺上是走銀白設計,I/O 保護蓋已預先安裝,處理器周圍有著加大的散熱片,下方有 7W/mK MOSFET 散熱墊和額外 choke 散熱墊加強散熱,其剛硬風格與旗下 MORTAR 系軍武風更接近些,但兩者間除了視覺上的風格略有不同,Z790MPOWER 在產品形象的用字上明顯比 MORTAR 版本還要更多,並且最主要將記憶體插槽縮減至兩組,以便獲得更穩定的記憶體超頻能力。
處理器部分自然是搭載 LGA1700 腳位,對應 Intel 12~14 代 Core 處理器,周圍供電採 12 (Core, DrMOS 75A)+ 1 (GT) + 1 (AU) DUET RAIL 電源系統,一旁 CPU 供電提供雙 8pin 電源連接器和獨家 Core Boost 技術加持,以維持 CPU 部分超頻和繁重負載所需。
記憶體部分,微星結合全球眾多知名記憶體廠商共同組成「龍盟」,針對 Z790MPOWER 主機板做記憶體超頻最佳化,在插槽以及相關插座的部分採用 1SPC (1 Slot Per Channel) 配置設計,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訊號損失並優化記憶體頻率和整體性能,僅提供兩組 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雖然會喪失四組記憶體插槽帶來的高容量優勢,但也因此換來穩定且高時脈的超頻能力。此處記憶體最高支援 128GB 容量,可在超頻下達 8000+MHz 時脈。
• 1DPC 1R 最高 8000+ MHz
• 1DPC 2R 最高 6400+ MHz
插槽淨空處右側除了 CPU_FAN、PUMP_FAN 供散熱器連接使用外,也有 Debug LED 指示燈區塊,如果一般疑難雜症下沒有外接 EZ Dashboard,此處也能提供基本的障礙排除。
其下方則是主機板 24pin 供電(ATX_PWR1)、USB 10Gbps Type-C 的 JUSB4 以及可擴充至兩組 USB 5Gbps Type A 的連接埠一組(JUSB3)等前置 I/O。
主機板下半部主要有來自 CPU 的主 M.2 SSD 和 PCIe 插槽,前者支援 PCIe 4.0 x4 模式運行,螺絲部分有微星 EZ M.2 Clip 設計方便拆裝固定;後者則是除了有金屬裝甲加固外,支援 PCIe 5.0 x16 模式運行。
其下方則是額外的一組 M.2 SSD 插槽,其來自 Z790 晶片、支援 PCIe 4.0 x4 和 SATA 模式運行,另外,兩組 M.2 SSD 插槽也都有獨立的專屬散熱片和散熱墊加持。而其周圍另有一組同樣來自晶片的 PCIe 4.0 x16 插槽(以 x4 模式運行) 和 PCIe 3.0 x1 插槽供額外擴充使用。
此處也需注意在兩組 PCIe 插槽之間有個小小的 JDASH1 針腳,若有安裝 EZ Dashboard 子卡需求的話,會需用到此針腳。
一旁的 Z790 晶片組也有獨立的加大散熱蓋,其上則是對應 MPOWER 強項,針對超頻部分有許多字句著墨。
側邊為額外的四組 SATA 6Gbps 連接埠,加上位於下排的額外兩組,總計可達六組連接埠,可滿足玩家額外空間需求。另外在下排 SATA 連接埠旁除了有作為機殼散熱的 PWM 風扇(SYS_FAN4)外,還有前面板開關機的 JFP1 和 JTPM1 針腳。
再往左側則是 JUSB1 和 JUSB2 兩組 9pin USB 2.0 針腳、JBAT1 和 3pin 5V ARGB (JARGB_V2_2 ) 、JTBT1、另外兩組機殼散熱 PWM 風扇針腳(SYS_FAN2、SYS_FAN3,SYS_FAN1 位於主 SSD 插槽上方),最後則是一組 4pin 12V ARGB (JRGB1) 和音效 JAUD。
至於音效部分仍有微星一貫的區域獨立規劃,並搭載 Realtek ALC897 編解碼器和高品質電容搭配。
主機板 I/O 部分,主要提供總計 8 組 USB 連接埠,當中包含四組 USB 2.0(黑色)、三組 USB 10Gbps Type A(紅色)以及一組 USB 20Gbps Type C。另外在內顯方面則有 DisplayPort 1.4 (8K@60Hz) 和 HDMI 2.1 (4K@60Hz) 各一組負責。網路部分則是除了前述 Wi-Fi 6E 無線網路外,有線網路有當前主流 2.5GbE LAN。另外也支援藍牙 5.3。
這邊也將 EZ Dashboard 接上各自對應的針腳把玩看看,作為習慣主機板上有專屬獨立開機、重啟和 CLEAR_CMOS 的人來說,這張子卡確實能為測試或超頻帶來不錯的體驗,也為 M-ATX 主機板市場帶來新氣象。
我們這次也同步收到微星提供的龍盟成員 VIPER GAMING 推出的 XTREME 5 DDR5-6000 24GB x2 記憶體套裝,包裝上除了彩圖外和規格標示外,也可見對應龍盟的 MPOWER 標章。
記憶體本體上除了也標示型號和規格外,也有標註 MPOWER 對應。
BIOS 介面和超頻設定
測試之前我們也來看看 Z790MPOWER 的主機板 BIOS 介面,其實這部分和過往其他 MSI 主機板之間差異不大,進入 BIOS 以後預設都會進入「簡易模式」(Easy),這邊可以快速查看目前系統的參數,包含確認處理器溫度、記憶體配置、容量、開機碟等等。另外,在 GAME BOOST 部分也可快速針對 CPU 和 XMP 部分設定,不過多數時候超頻進階使用都還是會進入到「進階模式」(Advanced)居多,預設切換鍵是 F7。
進階頁面部分就會提供細部的操作切換,包含設定、超頻、BIOS 更新使用的 M-FLASH、可儲存 BIOS 設定的 OC PROFILE、參數監視器(Hardware Monitor)等,可以視情況自行開啟使用,而一般來說,超頻時的相關功能主要集中在「OC」這一欄。
切換 OC 選項後,就會看到各式和超頻(Overclocking)相關的設定,包含 CPU、RAM 等等,也可選擇是否開啟完整版的 OC 設定(OC Explorer Mode),針對處理器 P-Core、E-Core 等核心的調整也位於此頁。
處理器部分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手上有對應的處理器,並且散熱效能也足夠的話,可藉由「P-Core Beyond 6GHz+」選項直接開啟一鍵 6GHz+ 超頻,單達到核 6.3 GHz/全核 5.8 GHz 的 P-Core 超頻設定。
記憶體超頻方面,DRAM Setting 處首先就可以直接針對 XMP 技術快速套用,也是做到一件快速上機的超頻結果,若有細部額外極限超頻所需,則可利用其於功能輔助。
微星也有提供預設的記憶體設定組,可以方便玩家直接套用。
而如果想要嘗試將時脈進一步上飆的話,可以嘗試搭配「Memory Try It!」使用,這部分紀錄了微星工程師測試各家記憶體顆粒後的參數,可以當作超頻參數的出發點,對玩家來說更是懶人包,即使入門玩家也能藉此輕易上手。
實際上機測試
接下來就到了實際測試的環節,我們這次選用的測試平台規格如下:
-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 MB: MSI Z790MPOWER
- AIO: darkFlash NEBULA DN-360
- RAM: VIPER GAMING DDR5-6000 24GB x2
- SSD: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2TB
- PSU: ROG Strix 1000W Aura Edition
首先,我們將主機板 BIOS 版本更新至截稿期間最新的 P.20 版,記憶體在不套用任何 XMP 參數情況下開機,系統會偵測到 JEDEC 標準下 DDR5-5600,並且可卻認為 48GB 容量。從 SPD 偵測中可見三組 XMP 檔案,時脈分別是 8000、7800 和 7600,三者時序表現除了 7600 下為 CL36 外,其餘兩者皆為 CL38。
快速針對此時的 AIDA64 Extreme 讀寫複製速度做紀錄,其速度分別達 84645 MB/s、74584 MB/s 和 74660 MB/s,此時的延遲為 87.8ns,提供參考之。
實際套用最高速度 XMP-8000 版本後,同樣的測試裡,讀寫複製速度分別提升到 12358 MB/s、10450 MB/s 和 10880 MB/s,延遲速度降到了 57.5ns。
緊接著我們繼續嘗試,直接越級打怪將速率拉高到 8200MHz,此時僅需直接將目標時脈鎖定在 8200MHz 即可,其於參數皆不必更動。此時的讀寫複製速度可進一步來到 12567 MB/s、10375 MB/s 和 10836 MB/s,延遲速度降到 57.1ns。
此時當我們要再進一步將時脈往上推升時,就會面臨可開機、但無法順利執行測試(藍屏晚鐘~)抑或是無法開機的問題,也就不再深究。而針對以上測試內容,我們額外結合了幾款測試軟體做搭配對照,提供給各位記憶體時脈提升後所帶來的好處。
從測試結果可見,隨著時脈的提升,除了讀寫複製速度拉高、延遲速率下降外,電腦整體的效能也會跟著提高,尤其從 DDR5-5600 提高到 DDR5-8000 時尤其明顯,後續雖然 DDR5-8200 下也仍有線性成長,但效能提升幅度就不若前者顯著了。
記憶體時脈 / 測試軟體項目 | DDR5-5600 | DDR5-8000 | DDR5-8200 |
AIDA64 Extreme | |||
讀取(MB/s) | 84645 | 12358 | 12567 |
寫入(MB/s) | 74584 | 10450 | 10375 |
複製(MB/s) | 74660 | 10880 | 10836 |
延遲(ns) | 87.8 | 57.5 | 57.1 |
7-Zip | |||
整體評等(GIPS) | 187.436 | 218.414 | 219.496 |
壓縮評等(GIPS) | 156.484 | 207.746 | 209.136 |
解壓縮評等(GIPS) | 218.388 | 229.082 | 229.855 |
PCMark 10 | 10336 | 10663 | 10785 |
Essentials | 12352 | 12958 | 13013 |
Productivity | 12061 | 12614 | 13346 |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 20118 | 20128 | 20564 |
總結
不得不說在測試 Z790MPOWER 期間,有額外的 EZ Dashboard 子板真的相當方便,當無法正常開機或是需要重啟時,直接 CLEAR CMOS 或重啟就能解決多數問題,而且也不必再像一般主機板雖然有獨立的 CLEAR CMOS 在主機板 I/O 處,但直接位於觸手可及的子板上還是相當方便好用。此外,它上方額外提供的數位 Debug 指示燈也在測試期間帶來相當便利性,有任何異常狀況直接看編碼指示查詢就能進一步找到細部問題,能更快解決障礙,著實相當方便。
而關於主機板本身部分,Z790MPOWER 作為該系列回歸的首款產品,鎖定超頻市場的前提帶來 1SRC 的記憶體配置,在超頻上能夠有更好的寬容性,當主機板硬體條件已達高水平時,剩下來能不能進一步超上去就看記憶體顆粒、參數和運氣,但這就不是一時半刻能快速促成的目標。另一方面,雖說僅提供雙槽記憶體的特性會讓容量上限有所限縮,但考慮到當前 M-ATX 市場、甚至一般主流裝機時,多數在記憶體的配置上普遍也都優先會以插好兩條記憶體的型態作為首購建議,其 1SRC 的數量也就足夠滿足,而且也能穩定效能表現。
整體來看,MSI Z790MPOWER 在市場上定位相當明確,平價入門的 Z790 主機板提供高階穩定超頻效能即是其目標,主要主打的記憶體超頻功能也讓其在同級產品中脫穎而出,就設計和配置上來說仍是物超所值的選項。
歡迎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喜歡看圖說故事的話,也可以追蹤 Instagram 專頁!
我們也有 Google News 可以隨時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