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Claw A1M 電競掌機開箱評測:Intel Core Ultra 首度發威、續航成亮點!
先說,「電競掌機」這玩意兒其實早已不是新鮮事,市場上也有多家廠商針對該領域持續推陳出新,然而,要說真正意義上的將其推向主流一般玩家手上,最早需追朔至近期曾開箱過的 ROG Ally,當時其仍是搭載 AMD Zen 系列處理器 APU 作為主要核心,而我們今次手上開箱的則是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155H 的 MSI Claw A1M(完整型號為 Claw A1M-026TW,後文將省略 A1M 部分)。
雖說兩者之間在外觀上有相似之處,按鍵的格式和布局也雷同,然 MSI Claw 在視覺上仍做了許多自家龍魂設計語言點綴,也給人相對更強硬、電競的風格。
MSI Claw 電競掌機開箱
我們這次除了掌機本體外,也收了幾個相關的周邊配件,待會一併開箱給各位看看。
先來看看掌機本身的包裝,它在色系上是走相對較暗黑的風格,但仍在各產品字樣以粉藍色系去做對應,這點也是和內部掌機的預設燈效有所呼應。
至於內盒及配件外,開箱後即可看見掌機本體,同時另有簡易說明書和充電變壓器,相當簡約。
我們這次也有收到額外的 MSI Claw 專屬配件包。
其中,收納包本身設計質感不錯,其周圍也有相當多的 MSI 龍魂點綴。
內部空間主要容納掌基本體,上方有額外小收納區可使用。
另外還有內附 MSI Claw 掛飾、7 吋鋼化玻璃螢幕保護貼、MSI Claw 鑰匙扣。
外觀和按鍵布局
MSI Claw 電競掌機外觀本體採相對低調的全黑設計,材質上有些許親膚的磨砂手感,初次開機後兩側霍爾搖桿下的燈效會亮起霓虹特效,這點可藉由內部 MSI Center 軟體調整。
掌機本體採人體工學設計打造,兩側手把位置符合手掌曲線,手指抓握的位置一般而言也能直接觸及左右按鍵,機身後方也有 M1/M2 兩顆額外按鍵,以小編自己來說會直接對應兩手中指按壓位置。另外,正面下方左右兩側內彎處也各有 2W 揚聲器,提供正面左右雙聲道音效。
其實際尺寸為 294 x 117 x 21.2mm、重約 675g,作為比較,小編簡單將 ROG Ally、Steam Deck OLED 和 Nintendo Switch OLED 的對應規格整理如下:
尺寸 (mm) | 重量 (g) | |
MSI Claw | 294 x 117 x 21.2 | 675 |
ROG Ally | 324 x 212 x 28 | 608 |
Steam Deck OLED | 298 x 117 x 49 | 640 |
Nintendo Switch OLED | 242 x 102 x 13.9 | 420 (with Joy-Con) |
從對照中不難發現,MSI Claw 是幾款選項中重量最重的一款,Steam Deck OLED 則是最厚實的,Switch 部分則是最纖薄的選項(但其系統自然和其他不同)。
除了重量以外,MSI Claw 的長寬比也較 ROG Ally 大些,因此小編第一次拿在手上時會有明顯的厚重感,然而,由於整體比例重心設計得宜,因此長時間使用倒不至於出現頭重腳輕的問題。
其正面搭載一 7 吋 IPS 觸控螢幕,實際解析度 1920 x 1080、具備 120Hz 螢幕更新率,同時在色域涵蓋部分有 100%sRGB,基本色彩表現不俗。
機身背面則是除了有 MSI 招牌龍盾 Logo 搭配黑紅點綴外,也可見大面積散熱開孔,這也是微星一貫的強項。
官方也強調 MSI Claw 導入了創新的內流式散熱設計,能將氣流重新導向以確保所有內部零組件都能維持良好散熱,提供玩家長時間且穩定優異的遊戲體驗。
掌機頂部正中央有著 MSI True Gaming 字樣作為形象強化。其兩側按鍵和 I/O 部分,左右側上方皆各有 RB/RT、LB/LT 等霍爾效應類比板機鍵,右側另有音量調整和 3.5mm 耳機孔、左側則是開機鍵(兼具指紋辨識解鎖)、Micro SD 讀卡槽以及 Intel 處理器才有的 Thunderbolt 4 連接埠,這部分對比搭載 AMD 處理器的掌機來說,會有著更大的連接彈性。
兩側手把布局基本和 Xbox 相同,都是 D-Pad 搭配 ABXY,螢幕兩側也各有兩顆按鍵,左側兩顆由上至下分別是 View 和 MSI Center M 按鈕、右側則是 Menu 和 Quick Settings 快速設定,
Quick Settings 快速配置選單
其中最常用按鍵的當屬 Qucik Settings 這顆,其功能主要在呼叫快速功能切換選單,當中包含亮度、聲音、電源選項(開關機選擇)、使用情境(預設是 AI 智慧引擎)、控制模式設定、螢幕鍵盤、無線網路、即時監控等等,這邊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去 MSI Center 自定義。
另外,小編自己很喜歡在測試(玩遊戲)期間將即時監控的功能打開,它有分兩種型態,一是僅提供 FPS 和電池電量、另一個則是會額外提供 CPU 功耗、CPU 使用率 + 時脈、GPU 使用率和風扇轉速,而如果是使用電池(無接電)的情況下還會額外顯示系統功耗,可以非常直觀的了解目前掌機的效能表現。
另一個常用功能則是螢幕截圖,其實在 MSI Center 中有自定義的組合鍵可開啟螢幕截圖(預設是 M1/M2 + A/B),但我自己發現有時候會出現按下組合鍵卻沒有反應的情況,因此乾脆直接將對應功能放到快速設定介面中方便使用。
MSI Center 中控軟體
接著來看看 MSI Center 中有什麼功能吧!其實這個軟體介面基本上可直接視作微星將主機板電腦上的 MSI Center 移植而來,整體功能和操作邏輯是相同的。
在主頁面上會顯示目前所有已安裝的遊戲,同時上排也會顯示可連結的各式遊戲平台,建議如果初次設定的話可先將擁有的平台帳號連接,未來開啟遊戲時會更加快速。最下方一整排則是常用的功能選單。
由左至右分別是「使用情境」、「控制模式設定」、「自訂快速設置」、「藍牙設定」、「無線網路設定」、和「其他設定」。
使用情境部分,掌機內建總計五種模式可切換,分別是「人工智慧引擎」、「極致效能」(40W)、「平衡」、「超級省電」以及「手動模式」,我們後文所用的測試環境主要都是交由預設開啟的「人工智慧引擎」模式進行,此模式下會根據當前使用情境(ex: 智慧遊戲模式)自行切換 CPU 功耗上限、系統功耗、風扇轉速等參數,但影響最大的主要還是在 CPU 功耗上限部分。
我們測試期間曾記錄到 CPU 功耗達到 40W 左右門檻,部分時候甚至會短暫飆上 42+。
順帶一提,超級省電模式下,左右搖桿的 RGB 燈效也會自動關閉。
控制模式設定部分則是可以根據「手把模式」和「桌面模式」下的操作環境做客製化自定義。兩者也都有不同的巨集和組合鍵可自行對應開啟。
自訂快速設置部分則是可針對右側 Quick Settings 按鍵叫出的選單內容進行微調。
無線網路和藍牙設定部分顧名思義是針對兩者的裝置進行連線和設定,此處值得注意的是,無線網路部分 MSI Claw 搭載的是目前最新的 Wi-Fi 7(Intel Killer BE1750)和藍牙 5.4,相較於其他電競掌機有著更新的世代標準。
其他設定中則是包含人工智慧引擎模式的細部調整、同時還有針對音效的 Nahimic 和智慧降噪,所有的螢幕截圖資訊也可在媒體庫中找到。最後則是系統資訊和線上更新韌體功能。
對應搖桿 RGB 燈光的 Mystic Light 也位於此處,主要提供恆亮、呼吸、顏色週期、波浪和關閉等模式,顏色部分也可額外自定義,並也有三組配置文件可以隨時切換。
實際效能測試
MSI Claw 核心硬體規格上最大的不同在於處理器等級和儲存空間,目前有 Core Ultra 7 155H 和 Core Ultra 5 135H 兩種版本,前者為 6P+8E+2LP-E 的配置,最大加速時脈 4.8GHz,儲存空間搭配 1TB PCIe Gen 4 SSD;後者則是 4P+8E+2LP-E,最大加速時脈 4.6GHz,搭配 512GB PCIe Gen 4 SSD。我們這次上手的是當中 Core Ultra 7 155H 的版本,具備 16GB LPDDR5-6400 記憶體。
另外,顯示方面則是 Meteor Lake 系列處理器新搭載的 Intel Arc 架構內顯。而儲存空間則是搭載 KIOXIA BG5 系列 Gen 4 SSD,官方標示讀寫速度分別是 3500 MB/s 和 2900 MB/s。
實際測試的結果整理如下,提供給有興趣的人參考:
Basic Benchmark | MSI Claw |
CPU-Z | |
Singel Threat | 742.9 |
Multi Threat | 5951 |
Cinebench R23 | |
Singel Core | 1646 |
Multi Core | 12771 |
Geekbench 6 | |
CPU Single Core | 2379 |
CPU Multi Core | 10682 |
GPU OpenCL | 32116 |
GPU Vulkan | 35570 |
PCMark 10 | 6308 |
Essential | 10321 |
Productivity | 7843 |
Digtal Content Creation | 8413 |
AIDA64 Extreme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 |
Read (MB/s) | 81567 |
Write (MB/s) | 76154 |
Copy (MB/s) | 81793 |
Latency (ns) | 155.2 |
Crystal Disk Mark | |
SQE1M Q8T1 Read (MB/s) | 3520 |
SQE1M Q8T1 Write (MB/s) | 2968 |
RND4K Q32T1 Read (IOPS) | 141009 |
RND4K Q32T1 Write (IOPS) | 102374 |
PCMark 10 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 | 1801 |
Bandwidth (MB/s) | 284.81 |
Average Acess time (µs) | 92 |
3DMark Series Benchmark | MSI Claw |
Time Spy | 3759 |
Time Spy Extreme | 1666 |
Fire Strike | 8006 |
Fire Strike Extreme | 4137 |
Fire Strike Ultra | 2141 |
Port Royal | 1268 |
Night Raid | 24197 |
DirectX Raytracing (fps) | 4.57 |
Storage Benchmark | 1506 |
Intel XeSS 1080p Ultra Quality Off | 10.38 |
Intel XeSS 1080p Ultra Quality On | 15.77 |
CPU Profile | |
Max Threads | 5351 |
16 Threads | 5113 |
8 Threads | 4222 |
4 Threads | 3032 |
2 Threads | 1726 |
1 Threads | 939 |
Gaming Benchmark | 1920 x 1080 | 1280 x 720 |
刺客教條:幻象 (低畫質、XeSS 平衡) | 39 | 49 |
怒海戰紀 (低畫質、TAA) | 36 | 42 |
電馭叛客 2077 (低畫質、XeSS 自動) | 34.09 | 44.63 |
極地戰嚎 6 (高畫質) | 31 | 46 |
極限競速 地平線 5 (高畫質、XeSS 平衡) | 30 | 44 |
古墓奇兵:暗影 (最低畫質) | 47 | 59 |
全境封鎖2 (低畫質) | 48 | 59 |
Creator Benchmark | MSI Claw |
Blender 4.1.0 CPU | 160.23 |
Blender 4.1.0 GPU | 340.89 |
Corona 10 Benchmark | |
Score (rays/s) | 3647656 |
UL Procyon | |
Office Productivity | 4461 |
Photo Editing | X |
Video Editing | 8992 |
Microsoft Windows ML – CPU float32 | 84 |
Microsoft Windows ML – GPU float32 | X |
最後,關於電池續航力方面,MSI Claw 搭載 53WHr 容量電池,就官方數據來說相較市場同級產品平均值可增加 50% 續航,這點我們使用 PCMark 10 Modern Office 模式進行電池續航測試得到驗證,過程中將電量和亮度都控制在 30%,維持 Wi-Fi 和藍牙皆開啟,最終獲得 7 小時 15 分鐘的驚人成績,當然實際遊玩遊戲和一般日常使用還得依照不同情境有所差異,但這成績就掌機續航來說確實令人驚豔。
總結
MSI Claw 電競掌機就硬體效能表現來看,Core Ultra 7 155H 在掌機的機身散熱中有著不錯的表現,在各類型遊戲裡也有穩定效能,若是能搭配 Intel XeSS 超解析的話也能帶來小幅 FPS 成長,部分遊戲若視覺過於吃重的話,可能須調整成 720p 解析度才能達流暢體驗,競技型遊戲由於多數仍需搭配鍵盤滑鼠操作較流暢,因此並沒有放入測試清單中,但若以《虹彩六號》作為測試的話,高畫質下平均都可擁有破百以上的 FPS 水準,也算是非常能滿足其 7 吋 120Hz 螢幕水平,速度上是可以吃滿更新率的。
就外型設計上來說,MSI Claw 也是維持微星旗下產品的設計語言,黑色主色系可對應絕大多數的玩家審美,也算是相對比較不容易在長時間使用下產生污漬的選擇,各式的龍盾 Logo 和 True Gaming 字樣也再再強化整體視覺。
作為 Intel 正式進軍電競掌機市場的首發產品,MSI Claw 可謂在 AMD 掌機機海中殺出一片天,也期許未來有機會能看到更多 Intel Core Ultra 系列電競掌機出現在市場上,提供消費者更多不同選擇。
歡迎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喜歡看圖說故事的話,也可以追蹤 Instagram 專頁!
我們也有 Google News 可以隨時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