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主機板開箱評測:12+1+1 相供電、M.2 儲存空間擴增
回到這次的重點 B760M EDGE TI WIFI 主機板上,該主機板可作為前代 MAG B760M MORTAR MAX WIFI 的直接繼承者,從 MAG 晉升到中高階 MPG 等級也意味著定位的提升,整體來說視覺上最明顯差異仍是在於延續了 EDGE 系列的白色外型質感,同時擴增了 M.2 插槽的數量。
作為補充,若與原先就已經就有的 B760I EDGE WIFI 和 B760I EDGE WIFI D4 兩者相比的話,自然差別在主機板尺寸上了(mATX vs. Mini-ITX),也因此會有硬體擴充上彈性差距,但這就不在本文的範疇內了。
延伸閱讀
MPG B760M EDGE TI WIFI 外包裝和配件
B760M EDGE TI WIFI 外包裝上維持了 EDGE 系列的設計風格,正面只有簡單的產品名稱和 Intel Core 處理器支援、LIGHTNING GEN 5 對應 PCIe 5.0 標準,被面則是產品彩圖和主要的幾個特色重點。
內容物部分則是和過往的 EDGE 系列主機板相似,除了產品說明書、保固和個性貼紙外,另外也有獨立的 Wi-Fi 6E 外接天線、SATA 6Gbps、EZ M.2 Clip 螺絲、前面板延伸線。
MPG B760M EDGE TI WIFI 外觀開箱
主機板本體對應 mATX 尺寸,會比同級的兩款 B760I 主機板多兩條記憶體插槽、M.2 插槽數量也有提升。視覺設計上則是和先前幾款 EDGE 相同,都是在 I/O 保護蓋上有著 MSI 龍魂 RGB 燈效設計布局,並在 M.2 插槽和晶片保護蓋上放 EDGE 字樣強化形象,白銀的配色格外簡約,搭配白色機殼視覺一流。
處理器部分對應的是 Intel LGA1700 腳位,可支援 12 / 13 / 14 代 Core 處理器,後方處理器供電部分則是標準雙 PCIe 8pin,插槽周圍採加大 L 型散熱片,上方印有龍爪痕的刻紋,對應一旁 I/O 蓋上的龍魂頗有一體性的設計。
記憶體部分為 4 槽 DDR5,192GB 最大容量,超頻時脈下 7800+MHz,支援 Intel XMP。
來看看記憶體插槽周圍的針腳布局,首先是左上方有 5V 3pin 的 ARGB 針腳一組。
旁邊是 CPU_FAN1 和 PUMP_FAN1 給 CPU 和水冷使用。
再來則是 DIY 玩家友好的 EZ Debug LED 燈。
繼續往下走的話除了主機板 24pin 主供電外,再來則是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C(JUSB4)和 USB 3.2 Gen 2 Type-C(JUSB3)各一組。
緊接著就會來到主機板下半部了,在主 M.2 SSD 插槽上(M.2_1),標有 EDGE 字樣強化形象,並且採用無螺絲固定的磁吸式拆卸 M.2 Shield Frozr 設計,只需從插槽最左側金屬處內推,即可將散熱片取下,是個相當方便的拆裝設計。其通道來自 CPU 本身,支援 PCIe 4.0 x4 模式運作,支援 Type-2290 尺寸 SSD。
另外,其下方的主 PCI_E1 插槽通道也同樣來自 CPU,支援 PCIe 5.0 x16 模式運作,周圍有金屬裝甲穩固,並且採加大的按壓卡準以便拆裝顯示卡。
至於下方則是額外兩組 M.2 插槽的一體式散熱片,此處就需要拆下四組十字螺絲安裝,另外還有一組支援 PCIe 3.0 x4 的 PCI_E2 插槽。
實際將各 M.2 散熱片全數卸下後可發現,所有 M.2 插槽皆具備微星 EZ M.2 安裝夾方便安裝 SSD,主 M.2_1 插槽內的散熱墊為上下雙層,其餘兩者則是採上層散熱墊,使用前記得都要將透明保護片撕下。
同樣來看看主機板下方的針腳布局,首先是位於晶片保護蓋側邊的四組 SATA 6Gbps 連接埠,用來擴充 2.5″ / 3.5″ 硬碟使用。
最下方針腳由右至左依序是前面板 F_PANEL、TPM 模組接頭(JTPM_1)和額外兩組 SATA 6Gbps。
緊接著是兩組 9pin USB 2.0(JUSB1、JUSB2)、JPWRLED1、5V 3pin ARGB 針腳和用於連接 MSI USB4 PD100W 擴充卡的 JTBT_U4_1 針腳。
緊接著是兩組機殼散熱風扇(SYS_FAN2、SYS_FAN3)、12V 4pin RGB 針腳一組以及 AUDIO 使用的 JAUD1。
音效方面,採用的是 Realtek ALC897 編解碼器,搭配自家 AUDIO BOOST 技術,周圍有高品質電容布局,音訊左右通道單層獨立設計減少干擾。
最後在 I/O 布局部分,已預裝遮蓋,提供 USB 2.0 x4、DisplayPort(8K@60Hz)和 HDMI(4K@60Hz)各一組、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 三組(紅色標記)、Clear CMOS 獨立按紐、USB 3.2 Gen 2×2 20Gbps Type-C、2.5G LAN、Wi-Fi 6E 和音效組。
內部用料晶片一覽
拆開周邊散熱片和保護蓋看看內部用料!其實整體來說布局同樣會和先前的 EDGE 系列主機板很接近。
核心內置顯示電壓模組為 RENESAS RAA220075R0 75A 一體式供電模組共 12 顆,PWM 控制器是 RENESAS RAA229132。核心 FIVR 電壓由 MPS M2940A PWM 控制器,直連旁邊的 MPS MP87670 80A 一體式供電模組。
主機板 B760 晶片,旁邊的 asmedia ASM1061 負責 SATA 6Gbps。
- Genesys GL3590 USB 3.1 Gen 2 Hub 控制晶片
- 2.5GbE LAN 網路控制器是 Realtek 8125BG
- 音效 Realtek ALC897 編解碼器
- USB 2.0 控制晶片 Genesys GL850G
- asmedia ASM2480B 負責 PCIe 4.0 通道切換
- NUVOTON NCT6687D-M 監控各路電壓、溫度和風扇轉速等數據。
- NUVOTON NUC1261NE4AE 微處型器晶片管理各項 RGB 燈效
MSI Center 軟體加持
微星自家的 MSI Center 中控軟體在改版過後有著不錯的操作介面,我們先前在 Z790 EDGE WIFI 主機板開箱中有做詳細的介紹,這邊就快速介紹,其主介面能夠快速一覽當前系統各式重點資訊,包含 CPU 使用率、時脈頻率、核心和封裝溫度、風扇轉速等等,同時也可快速一覽整機參數,對一般使用者來說非常足夠。
另外也支援線上快速更新系統各式硬體驅動程式,另外也有第三方軟體和 Microsoft App 程式可自由下載,建議初次裝機後可先針對驅動程式部分掃瞄並安裝。
最後則是在功能集頁面中可額外選擇其他功能,當中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調整 RGB 燈效的話,記得要安裝「Mystic Light 燈效」,即可同步其他微星產品。
最後附上 B760M EDGE TI WIFI 主機板燈效布局,I/O 保護蓋上的龍魂線條會點亮,相對低調的設計給人的印象非常不錯。
實際上機測試
快速上機做個跑分測試,我們這次由於測試是在 Intel 14 代處理器上市前做完的,所以搭配的仍是 Core i9-13900K 處理器,但 B760M EDGE TI WIFI 由於是採用 LGA1700 腳位,所以也是可以對應 14 代 Core 處理器。詳細測試平台規格如下:
-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 MB: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 AIO: ROG RYUJIN III 360 ARGB White Edition
- RAM: CORSAIR DOMINATOR TITANIUM FIRST EDITION DDR5-7200 16GB X2
- SSD: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2TB
- GPU: ROG Strix RTX 4080 OC 16GB GDDR6X
- PSU: Corsair RM1000x SHIFT 80 PLUS Gold
- OS: Windows 11 22H2
首先先從 CPU-Z 中確認處理器和主機板資訊,Core i9-13900K 採 8P+16E 核心搭 32 執行緒配置,最大時脈 6GHz,採 Intel 7 (10nm) 製程,搭配的是 16GB x2 的 DDR5-7200 記憶體。
CPU-Z Bench 測試中,sT 分數 909.4、mT 分數為 16400.1,這分數和我們先前在同級 Z790 和 B760I 兩者的測試分數上各有千秋,差距都只在 1~2% 左右。
而在 Cinebench R23 中也是相似的結果,單核 2233、多核 38189。
3DMark CPU Profile 測試中,最大執行緒 16458 分,常見的 8 執行緒 和 4 執行緒則分別拿下 8637 和 4675 分。
Geekbench 6 測試裡,處理器部分單核 3005 分、多核 21256 分,也都在預期表現範圍中。另外也附上搭配 RTX 4080 顯示卡的 OPenCL、Vulkan 分數作為參考。
7-Zip 的效能測試裡,最終結果解壓縮 217.374 GIPS、壓縮 190.390 GIPS。
AIDA64 Extreme 的記憶體讀寫複製速度方面,DDR5-7200 的加持下,讀取速度達到 107.26 GB/s、寫入速度 93005 MB/s、複製速度 95860 MB/s,延遲 65.4 ns。
SSD 測試部分藉由 Crystal Disk Info 可確認為 PCIe 4.0 x4 模式運作,Crystal Disk Mark 測試中則是讀寫速度分別達到 6980 MB/s 和 6789 MB/s,4K 隨機 IOPS 則分別是 306K 和 272K。
創作者相關測試方面,首先 Blender 測試裡,處理器在 monster、junkshop 和 classroom 三個情境中分別達到 251.228、162.914、118.612。
Corona Benchmark 渲染測試裡,CPU 花費 36 秒渲染完成。
V-Ray 測試中,處理器部分獲得 26236 分,基本都在 Core i9-13900K 的預期範圍內。
在 Procyon 的系列測試裡,Office Productivity 為 7931 分、Photo Editing 為 10380 分、Video Editing 則是 9834 分。
就整體分數表現上來看,PCMark 10 總分為 10039,必要項目 12395 分、生產力 11803 分、數位內容創作 18766 分。
至於功耗和溫度我們也簡單測試了一下,在約 26 度室溫環境下,30 分鐘的 AIDA64 Extreme 燒機測試後,核心溫度最高在 88 度,P 核心和 CPU 封裝會來到 100 度大關,E 核心則是 92 度,都是預期數字。而整體封裝功耗部分最高也來到 286.9W。
總結
整體來說,微星 B760M EDGE TI WIFI 承接了 EDGE 系列主機板的白銀色系外觀,在設計語言上也有大量沿用格紋和 EDGE 等字樣來強化形象,至於內部硬體規格方面,如果直接和先前對應主機板相比的話,最大差異在於 M.2 儲存空間額外增加一條帶來更好的彈性空間,導入 EDGE 系列獨有的 DIY 友善功能,而與此同時將記憶體超頻時脈上限拉高。
就對應 Intel B760 等級中階主流晶片來看,MPG B760M EDGE TI WIFI 不管是產品本身定位、用料,還是售價,在微星 MPG 中階產品都是個中規中矩的好選擇。
歡迎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喜歡看圖說故事的話,也可以追蹤 Instagram 專頁!
我們也有 Google News 可以隨時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