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評測 feat. Core i9-13900K、Ryzen 9 7950X 效能對比
Intel Raptor Lake Refresh 產品線簡介
Raptor Lake Refresh 系列處理器與前代 Raptor Lake(13 代 Core)大致相同,連架構配置也是,最大差異在於時脈數字有拉升,平均都將動態時脈拉高了 200MHz,比較特別的會是在 Core i7-14700K 比前代同級產品多了更多核心,但整體來說 125W TDP 功耗設定也維持相同。
根據先前曝光的內容來看,這次 14 代處理器全系列應該會有上看 26 款處理器,分別隸屬於 Core i9、Core i7、Core i5、Core i3 和非 Core 系列。
Core i9 系列
有五個型號,分別是 Core i9-14900K、Core i9-14900KF、Core i9-14900F、Core i9-14900T 和 Core i9-14900,全數採 8 個 P-Core 和 16 個 E-Core 的配置,最高可達到 36MB L3 快取和 DDR5-5600 記憶體支援。K 系列是可超頻型號,TDP 為 125W,也是首波解禁推出的產品線;非 K 系列是普通型號,TDP 為 65W;T 系列是低功耗型號,TDP 為 35W,最高時脈可達到 6.0 GHz。
Core i7 系列
也有五個型號,分別是 Core i7-14700K、Core i7-14700KF、Core i7-14700、Core i7-14700F 和 Core i7-14700T,採 8 個 P-Core 和 12 個 E-Core 的配置,最高可達到 33MB L3 快取,TDP 和時脈與 Core i9 系列相似。
由於 Core i7 系列產品線對比前代版本新增了 4 顆 E-Core 效率核心,因此整體來說在多核心效能表現方面會比前代好些,也成為這代中高階產品線中最大亮點。
Core i5 系列
主要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基於同樣有 6 個 P-Core 和 8 個 E-Core 的配置的 14600 系列,包括 Core i5-14600K、Core i5-14600、Core i5-14600KF 和 Core i5-14600T,這些型號最高提供 24MB L3 快取。
另一種則是基於 B0 和 C0 兩種不同的晶片,分別有 6 個 P-Core 和 8 個 E-Core 以及 6 個 P-Core 和 4 個 E-Core 的配置,這些型號包括 Core i5-14500、Core i5-14400、Core i5-14440F、Core i5-14400T 和 Core i5-14500T。其中 Core i5-14400 和它的 F 無內顯版本有兩種不同的配置,分別是 6+4 和 6+8,可能會讓消費者感到困惑。至於快取大小和記憶體支援與 14600 系列相同。
Core i3 系列
有三個型號,分別是 Core i3-14100、Core i3-14100F 和 Core i3-14100T。這些型號只有 4 個 P-Core 的設,且都使用 H0 晶片,最高可達到 12MB L3 快取和 DDR5-4800 的記憶體原生支援。TDP 分別為 60W、58W 和 35W。
非 Core 系列
有兩個型號,分別是 Intel 300 和 Intel 300T,兩者都是雙核心的設計,並且也使用了 H0 晶片。最高可達到 6MB L3 快取和 3.9GHz 的時脈,TDP 分別為 46W 和 35W。
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介紹
那我們這次的主角就是首波登場產品中的最高階旗艦級 Core i9-14900K,採用 8+16 核心和 32 個執行緒配置,最高時脈可達到 6.0GHz,擁有 36 MB 的智慧快取和 125W 的基本功耗(253W PL2)。
晶片本體外觀和前代幾乎相同,也同樣都支援 LGA1700 腳位,對應 Intel 600 / 700 主機板(需 BIOS 更新),這應該會是 Intel 消費級最後一款採用該腳位的處理器世代。
搭 RTX 4080 上機效能對比 feat. Core i9-13900K 和 Ryzen 9 7950X
我們這次同場較勁的處理器還會有前代旗艦 Core i9-13900K 以及對手的 Ryzen 9 7950X,搭配的主機板在 Intel 這邊是華碩對應新世代處理器推出的 ROG MAXIMUS Z790 FORMULA,AMD 陣營方面則是先前的 ROG X670E CROSSHAIR HERO,都已將主機板 BIOS 更新至截稿時最新版本。直得注意的是,從華碩 ROG MAXIMUS Z790 FORMULA 中的 AI 超頻預測結果中發現,我們手上的 Core i9-13900K 有著高達 104 SP 的高品質,而 Core i9-14900K 則是 94 SP,這或多或少會略為影響後續的測試數字。
作為對比,Core i9-13900K 處理器同樣也是採用 8+16 的核心配置搭配 32 執行緒,但最高時脈預設只到 5.8GHz,TDP 也是 125W。而在 Ryzen 9 7950X 這邊則是採用 16 核心 32 執行緒配置,沒有大小核差異,最高時脈為 5.7GHz,TDP 170W,以核心數來看可以發現 Ryzen 9 7950X 在多核心相關的表現上會略帶弱勢開局,但夾帶著 TSMC 5nm 製程優勢,在功耗方面是控制得宜。
延伸閱讀
- ROG MAXIMUS Z790 FORMULA 主機板開箱評測:20+1+2 相數位供電、HybridChill VRM 散熱
- ROG STRIX Z790-F GAMING WIFI II 主機板開箱:16+1+2 90A 相供電、5 組 M.2 擴充大容量
-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主機板開箱評測:18+2 相 110A 供電、AI 全方位超頻、PCIe 5.0 Ready!
以下是本次的測試平台規格:
- CPU: Intel Core i9-14900K、Intel Core i9-13900K、AMD Ryzen 9 7950X
- MB: ROG MAXIMUS Z790 FORMULA、ROG CORSSHAIR X670E HERO
- AIO: ROG RYUJIN III 360 ARGB White Edition
- RAM: CORSAIR DOMINATOR TITANIUM FIRST EDITION DDR5-7200 16GB X2
- SSD: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2TB
- GPU: ROG Strix RTX 4080 OC 16GB GDDR6X
- PSU: Corsair RM1000x SHIFT 80 PLUS Gold
- OS: Windows 11 22H2
CPU 效能對比
來看看三款處理器在 CPU 相關的效能對比,首先是 CPU-Z、Cinebench R23 和 Geekbench 6 的對照,從下圖中可見 Intel 這邊處理器由於核心時脈數字比 AMD 這邊要高,因此在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的測試上,先天性的數字表現會比對手來的高。
以 Core i9-14900K 對比 Ryzen 9 7950X 來看,CPU-Z 的單核和多核約各有 27%、5% 的領先;Cinebench R23 中分別是 25%、1.8%;而 Geekbench 6 則是 12.6%、12.4%。
但在 Intel 自家前後兩代產品對照裡,兩款 Core i9 處理器在單核、多核的效能提升上都不明顯,因為時脈只提高 200MHz 的關係,多數效能提升幅度都只有在 2% 以內。
GPU 效能對比
在顯示卡搭配效能方面會因為時脈的提升帶來些許 FPS 數字提高,但同樣的,還是因為僅 200MHz 的漲幅,所以連帶的在各種 3DMark 和遊戲解析度下進行的測試,其提升漲幅依然不大。
首先先來看看 3DMark 串燒測試,我們這邊截稿期間有做 Solar Bay 的系列測試,但因時間問題 Ryzen 9 7950X 的部分這條項目未加入測試還請見諒。此外,這部分數據是各項測試結果的總分,而非顯示卡 GPU 分數,因此從處理器方面也會有影響整體效能的關鍵,可作為一個簡單的處理器效能判別依據。
整體來看,Core i9-14900K 在包含 Time Spy、Fire Strike 的系列測試中都有著微幅領先地位,唯獨在 Fire Strike 本身的測試中 Ryzen 9 7950X 有著破 50000 的高水準表現算是出乎意料,也因此在部分 DX11 遊戲中會有比 Intel 這邊還要好的效能,儘管在後續的 Fire Strike Extreme 和 Fire Strike Ultra 都略為落後。
另外,在光線追蹤和 4K DLSS 3 的測試前後部分則是三者表現持平,Intel 這邊仍然是有著微幅領先,但畢竟這部分完全就是決定於顯示卡本身效能水平,處理器影響佔比較低,所以三者雷同也是合情合理。
遊戲方面我們這次依然是包含了遊戲測試的老面孔,像是《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電馭叛客 2077》、《極地戰嚎 6》、《古墓奇兵:暗影》、《極限競速 地平線 5》、《虹彩六號》等等,比較特別的是新加入剛上市不久的《刺客教條:幻象》,同時在《電馭叛客 2077》的部分雖然有新的 2.0 版本和 DLSS 3.5 光線重構更新支援,我們先前已經做過測試對照,所以這次是先維持在不開起光線重構的效能下進行對照分析,以下先放上各遊戲解析度的測試結果對照(點圖可放大)。
從上面三張圖的表現來看,各位應該不難發現 Core i9-14900K 和前代 Core i9-13900K 帶來的遊戲效能體驗幾乎是相同的,最大差異只在電競類遊戲的測試結果會有比較大一點的差距,但其實都在 10FPS 以內,其他 3A 級遊戲類別普遍來說都差距在 5FPS 以內,幾乎微乎其微。
AMD Ryzen 9 7950X 這邊儘管在核心時脈和硬體配置數字上相對低,但在整體的遊戲效能表現其實還是幾乎和 Intel 這邊算得上平起平坐,但畢竟遊戲效能目前影響佔比最重的還是單核時脈,AMD 這款處理器的動態時脈也能上看到 5.7GHz,不管是 Core i9-14900K 的 6GHz 還是 Core i9-13900K 的 5.8GHz,嚴格來說對遊戲的影響仍是相對小的。
直得注意的是,先前從爆料的 Intel 官宣中有看到部分遊戲可以有領先 20% 以上的差距(雖然也有落後 20% 的),當中領先的遊戲選項包含《文明帝國 6》、已故《CS: 絕對武力》、《戰慄深隧:流亡》等作品是我們測試環境中沒有包含在內的。
創作者相關測試對照
接著在創作者的相關測試內容部分,先看到 Blender Benchmark、V-Ray 和 Procyon 系列測試,這部分前兩者的測試小編只放了 CPU 相關的測試數據,而雖然 Procyon 會將顯示卡效能列入考量,但因為都是相同的顯示卡,所以整體來說仍可作為處理器效能的判斷依據。
從以上數字可以發現兩件事,首先是 Blender 系列和 V-Ray 的測試兩者對於 AMD Ryzen 9 7950X 都十分友好,前者有微幅效能領先,後者則是對比 Core i9-14900K 有著 12% 的漲幅。不過在 Procyon 系列測試中 AMD 部分就處於落後了,平均都落後約 9~10%,而 Core i9-14900K 則是在三者中佔有領先地位。
整體效能對照
最後來看看 CPU+GPU 兩相結合後的整體效能測試,這部分也會對應到包含記憶體、SSD 等方面,但最主要對照是在前兩者。我們選用了常見的 PCMark 10 和 PassMark 11.0 兩款測試進行對照,並且紀錄個別分數對比。
從圖中可發現,不管是 PCMark 還是 PassMark 在總分的部分都還是 Core i9-14900K 領先,甚至在 PCMark 10 中針對 GPU 相關的數位內容創作(Digital Content Creation)類別也還是 Core i9-14900K 帶來的分數最高。
唯一比較特別的應該是在 PassMark 的 CPU 測試類別中,Core i9-13900K 居然有著比前代版本都還要更高一點的分數,而且 Ryzen 9 7950X 在這邊的分數也比 Core i9-14900K 略高一點點,我們推測除了軟體本身優化對應外,也許也和前文所提的 CPU 本身品質 SP 分數判斷級別有關,然而儘管如此,從 PassMark 的總分數字來看,仍是 Core i9-14900K 在這部分有著完勝的結果。
總結
總級來說,Intel 這次 Raptor Lake Refresh 系列處理器上雖然是冠名了 14 代處理器加持,不過骨子裡依然是同一個配置架構,僅在部分硬體配置如 Core i9-14700K 的額外 E-Core 核心,以及全系列時脈有所提升(約 200MHz)下,因此對比前代雖然有提升效能,但幅度確實相對來說是不高的,這對於本來自身 PC 就已經搭載 13 代處理器的玩家來說可期待性會降低不少,但如果是 12 代、甚至更久以前處理器的玩家的話,這代處理器仍會是很不錯的新硬體配置。
但在此之前仍要注意的是,14 代處理器也會是 Intel 最後一款採用 LGA1700 腳位的處理器,等後續 15 代 Arrow Lake 登場後,又會有一波「改槽換 Die」!對未來的升級彈性來說可能會稍微低一點。此外,就產品迭代更換來說,14 代處理器登場也意味著當前 13 代版本將會有一波清庫存降價潮,有興趣想撿便宜升級的玩家也可當作一個選擇。
至於 AMD 這邊的話,雖然 Ryzen 9 7950X 在部分測試項目中仍可和新一代處理器平起平坐,但自家新世代 Ryzen 8000 處理器也已經在路上,明年應該會和 Intel Arrow Lake 直接對拼,下一波新世代處理器對尬高潮應該就是 2024 年了,也是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 ROG MAXIMUS Z790 FORMULA 主機板開箱評測:20+1+2 相數位供電、HybridChill VRM 散熱
- ROG STRIX Z790-F GAMING WIFI II 主機板開箱:16+1+2 90A 相供電、5 組 M.2 擴充大容量
歡迎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喜歡看圖說故事的話,也可以追蹤 Instagram 專頁!
我們也有 Google News 可以隨時 follow!